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要求的用能特点为:天然气供应充足,用电、用热、用冷负荷都非常集中。夏季以空调制冷为主、伴有部分蒸汽和生活热水需求,供冷时间长,单位面积负荷大,同时冬季供暖时间较长。应用对象组织性强,机构统一,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
典型的应用场合有:
方案架构
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微燃机或内燃机发电机等燃气发电设备运行,产生的电力供应用户的电力需求,系统发电后排出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余热锅炉或者余热直燃机等)向用户供热、供冷。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还可以提供并网电力作能源互补,整个系统的经济收益及效率均相应增加。
地热供暖目前大部分是小规模的地热井温泉小区供暖以及一些零散的地源热泵系统运作。要想提升竞争力,进行大型集中供暖是地热能供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清洁环保,替代碳排能源的市场需求的体现,与此同时,地热能集中供暖,也能提升对能源本身的高效利用,降低小片区应用造成的能源损耗。冷热站将深层的地热井供暖与浅层地源热泵制冷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集中供暖,也可以集中制冷,不仅提高了生活的舒适度,也极大地提高能效。
而在进行地热供暖项目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方案架构
学校占地面积大,校园内大多数建筑仅面向师生开放,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照明与插座用能占电费支出的较大比例。大多数校园建校时间久,在用能方面存在多样化的问题, 需要定制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校园综合能源服务需与校园整体规划结合,运用系统性整体思维制定解决方案,来满足校园用户实际需求。具体思路包含三点:
首先,注重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在全面提升全校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费用的同时,兼顾学校、部门、学院、师生等各方利益,保证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工程可行性。
其次,注重创新、引领示范,在满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财政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绿色校园、可持续校园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节约型校园管理水平,创造性打造绿色低碳智慧校园。
之后,注重突出特色、树立典范,校园综合能源项目实施过程体现学校的学科特色,遵循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证用能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形成一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绿色能源供应和管理系统。正泰聚能可通过对建筑电、冷、热、汽、水、可再生能源进行监测、分类分项分户实时在线计量、协调控制、需求响应、用能诊断、统计分析、对标管理、定额管理、用能预测等。各级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所管辖高等院校能源信息化管理,以实现校园的低碳化、智能化、绿色化。
方案架构